一、基本常识
1.面对疫情,老年人应该怎么做?
面对疫情,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, 也不要过度恐慌,要科学防控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1)要尽量不出门,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,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,从传染途径上切断一切可能,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护。
2)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健康时间表,规律作息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3)要通过官方媒体了解权威信息,不轻信、不传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,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无所适从。
4)要保持良好的情绪,与家人多聊天交流,与亲属、朋友通过手机、互联网等沟通交流,互相关爱、支持。
5) 如果感到恐惧、焦虑,可通过向家人诉说、放松训练等进行排解;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,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。
2.如何测量体温?
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,正常体温不超过37.3℃。
接触式体温计最好个人专用。
3.如何选口罩?

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,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。
老年人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,回家之后将口罩置于干净、通风的地方,可以重复使用。如果出现脏污、变形、损坏、有异味时,需要及时更换。
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,因为其密闭性太强,呼吸阻力较大,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、气短、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。患有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。
不推荐使用棉布口罩、海绵口罩。
4.如何戴口罩?
1)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,正面应该朝外,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。
2) 正对脸部的是医用口罩的反面,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。除此之外,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端。
3)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、反面、上端、下端后,将手洗干净,将两端的带子挂在耳朵上。
4)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,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,然后向下拉伸口罩,使口罩不留有褶皱,覆盖住鼻子和嘴巴。
5.如何洗手?
勤洗手可有效减少呼吸道、肠道和皮肤黏膜感染的风险。外出归来、吃饭前、便前便后、搬动物品、打扫卫生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。七步洗手法:内外夹弓大立腕。
6.可以吃药预防吗?
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,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。
二、日常防护
7.为什么要开窗通风?

定时开窗通风,提高室内空气质量,能减少可能存在的病毒量。居室要勤开窗,经常通风。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,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。
另外, 目前天气还比较寒冷,室内外温差大,容易引起感冒,老年人要注意保暖。
8.如何做好日常消毒?
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、敏感,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。优先使用浓度75%的酒精棉片擦拭,也可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等清洁家具、地面。
酒精易燃,若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达到3%就容易引起火灾,所以最好用擦拭消毒的方式,而不是喷洒;酒精消毒前后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。
此外,熏醋不仅达不到消毒效果,还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,不建议老年人尝试。
9.如何安排膳食?
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,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病率高,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。增加营养,食养食补是保证老年人健康、增强免疫力、减少感染风险、促进康复的基础。争取做到以下几点。
1)餐餐有蔬菜, 天天吃水果。
2)喝牛奶或酸奶,经常吃豆制品,适量吃坚果。
3)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,少吃肥肉、烟熏和腌制肉制品。坚决不要购买、食用野生动物。
4) 少盐少油少糖,戒烟限酒。
5)足量饮水,每天7〜8杯(1 500〜1 700毫升),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;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
6)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、公勺。食物制备生熟分开、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。
7) 高龄和体弱消瘦的老年人,可在三餐基础上增º”2〜3次加餐,可选用牛奶、鸡蛋、面包、糕点、水果等。
10.如何锻炼?
要适当锻炼身体,但不要做激烈运动。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法有广播操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通常每次锻炼时间以30〜40分钟为宜,每周锻炼4〜5次,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。
体能较差的慢性病老年人可以进行短时间、多组间歇运动,组间有充分休息,运动后应感到微微出汗,稍有疲劳。
三、外出防护
11.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?
1)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,必须外出时要戴好口罩。
2)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。
3)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。
4)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遮住口、鼻。
5)见到熟人,减少近距离接触,尽量相距1米以上打招呼。从公共场所返回后,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。
12.接触确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怎么办?
如果接触过确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,要尽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乡镇卫生院)取得联系,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
四、慢性病老年人防护
13.如何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?
冬春交替季节的温度变化较大,要注意保暖,尽量避免感冒。
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养老机构都要规律服药,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,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。有条件的可通过检测血压、血糖、呼吸状况、体重等方式观察慢性病老年人身体状况,注意有无用药不足或过量的表现,以及药物不良反应(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、低血糖),预防跌倒。
老年人常用药物可通过委托取药、代购等方式解决。
14.一般疾病要去医院吗?
慢性基础疾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等)、皮肤病、一般过敏、轻微扭伤擦伤、普通牙科治疗、常规康复等,可采取联系上门诊视或远程问诊等方式保守治疗,不建议外出就医。
五、身体不适、疾病发作
处理
15.出现感冒症状怎么办?

出现咳嗽、 咳痰、咽痛、头痛等症状且无加重,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老年人,即发病前14天内,没有去过武汉市及周边地区(包括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),没有接触过上述地方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,没有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接触史,可按一般感冒治疗, 暂不外出就医。
出现急性发热, 如确无流行病学史,可先自我隔离观察,按一般感冒发热进行治疗。同时咨询相关医疗机构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16.外出就医怎么办?
老年人如外出就医, 就医前自己或家人要电话了解就诊医院情况和就诊流程,做好预约,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。尽量选择离家近、能满足需求且人比较少的医院。只做必须的、急需的医学检查和治疗。
17.出现急危重症情况怎么办?
老年人一旦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急病,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医。
18.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怎么办?
老年人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(包括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腹泻等),不排除有流行病学史的,应当立即执行隔离观察,并及时送医疗机构排查。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1)去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就诊。
2)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。
3)避免搭乘公共交通,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,如果可以,路上打开车窗。
4)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双手清洁,尽可能距离他人至少1米。
5)就医时,老年人和家属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,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或疫情高发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、与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等。
19.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怎么办?
老年人被确诊后,应在定点医院积极配合治疗;治愈出院后,应继续隔离14天。遵医嘱按时到医院随访、复诊。
(来源:中国人口出版社 2020年2月24日)